李家同教授訪談教育

過分快樂的童年 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

馬雨沛: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,像有一些教育的方式的不適當,會讓大家有很大的挫折。但是這一部份好像不太是我們教育的評量的部分,所以有一個網友特別問到的是「快樂學習」。
他提到說,英文是該學的、理財也是該學的,好像都是設定好該要去學的。那「快樂」是不是該學?是不是有學習的辦法?所以他說,這個網友從小看李教授的書長 大,帶給他很多的感動,他說「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快樂和幸福,避免煩惱和痛苦,但是現在的教育多半強調在知識還有技能上的增長及培養,相對來說,道德跟 品格,還有快樂跟幸福就好像不是我們在教育裡頭強調的重要目標。」
所以這位網友認為說「快樂是需要創造的、幸福是需要耕耘的、愛人也是需要學習的」,所以他想問,是不是能夠讓孩子學習怎麼樣去創造快樂還有幸福,然後用更寬廣的人生去面對?

李家同:那我們有的時候也要現實一點。如果你的學識太差,你也不可能快樂,也談不上幸福,是不是?如果你小學畢業的時候,國文就差得 不得了、英文也差得不得了、數學也差得不得了,因為你不唸書、你每天玩。所以你小的時候是很快樂的,可是到了大了後你絕對不可能幸福啊!所以有的時候我們 也應該知道,人成天要追求快樂,這個對不對?這個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情。

每一個人,尤其小朋友都應該知道,過份快樂的童年,往往就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。我們有的時候不應該太過強調快樂這件事情。可是呢,我們現在反過來的是, 我們的教育使得太多的人是不快樂的,這個是個問題。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不該如此的打擊那些其實已經夠水準的人。這個是我的問題。 你過份的強調快樂是不切實際的事情,一天到晚講「快樂學習」,這個是我絕對不贊成的,哪有小孩子喜歡唸書的?我現在教一對博士班學生,有的時候我說我們今 天的課停掉,他們還是高興得不得了。(問:還是高興得像小孩一樣?)

像!像小孩一樣。而且其他教授也是這樣,我們有教授說今天的課停掉,大家也都高興,所以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。那問題來了,能不能成天說快樂?這是做不到的,對不對?可是一天到晚打擊學生,這個是我最擔心的。其實我們國文考的就難得不得了。

可是其實小朋友很多都會唸書,我昨天也是在「羅那」,看到有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同學,我就隨便拿一本書給他看,他完全念得出來。其實這個學生的國文程度就已 經夠好了,可是我相信等到他去參加各種的考試的時候,他還是覺得很沮喪。(問:那他就會有挫折?)對,所以我們應該考那最基本的東西,他會了,就可以了。

馬雨沛:不過我想繼續闡述,這位網友他的角度應該是在於他又提到另外一個就是說,他覺得的快樂跟幸福可能是一個寬廣的心,可能是價值、態 度不太一樣的。所以他說,生命的意義是不是可以不是一個標準?所以他說,我們學習的榜樣,或許可以是巴菲特、或許可以是郭台銘,但是生命的榜樣也或者可以 是證嚴法師、德蕾莎修女,甚至是李校長。所以他講的這個快樂包括了一個人生價值學習的角度,不是只有一個模範在那裡。

李家同:也不需要去強調這些事情。我們應該教小朋友做一個很普通的人,他在社會上能夠生存,他將來能夠成立一個家庭,使得他的家庭能很幸福,其實這個已經是不容易了。

馬雨沛:所以教授您對成功的定義好像是跟一般的社會大眾是不一樣的。因為成功是一個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、現在的社會價值一個很重要的概念。(李家同:我是非常反對的。)所以您反對這樣的概念?

李家同:我是非常反對,而且我從來沒有看過那種巴菲特的書,也沒有看過郭台銘的書,我也沒看過這些偉大的人自己講的事。其實我有的時候知道 的很清楚,一個人還沒有蓋棺論定之前,是不值得去注意他的。我現在看看歐巴馬總統,很多人叫我看他如何成功的書,我都覺得這個是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。說 不定等到他做完總統,大家說他根本是一個很不好的總統,也極為可能啊,對不對?

問題在於,我們的社會啊,其實要能夠在社會上生存,已經不是容易的一件事,已經需要我們幫助我們的下一代,而不需要把我們的目標變成郭台銘,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。最重要的是,能不能在社會上生存?如果景氣不好,你還能夠撐的過去等等,這個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 

從小就不該讓孩子的功課太差

馬雨沛:另外一部份,教授關心的英語教育,其實很大一部份還包括「城鄉之間的差異」。為什麼這麼在乎城鄉之間的差異?我們努力的要把偏遠地區,或是資源比較少的地方的小朋友拉起來,讓他的英語能力也變更好,原因是什麼?

 

李家同:因為我們注意到,其實不管你偏遠或者不偏遠,大概很多小學現在一個星期只教一堂英文課,可是如果你是一個很好家庭的小孩,你 父母可能會講英文,這是一個可能。第二點,父母不會講英文,可以把你送到補習班去,或者請家教。所以你的英文能力不是靠那一個小時的英文教育,而是靠補習 班、父母,以及家教。現在如果你是偏遠地區,你就只能靠一個小時。回家父母不會,也沒有補習班,也沒有家教。其實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東西,一個禮拜上一堂 課,回家也不再練習的話,其實等於沒有上。

馬雨沛:這個回頭來是說,為什麼英語這麼重要?您覺得在這麼小就必須要加強這一塊?

李家同:如果到了國中,現在就是講到國中,英文就很難了。他如果在小學的時候如此之差,那他到國中時絕對跟不上,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小孩,其實是變成了所謂社會邊緣人物。

像這幾天的新聞,有一個碩士生被所謂惡少砍殺,其實這個表明了我們這個社會有完全不同階層的人,一個是學問很好的所謂碩士畢業的人,還有一批是完全恐怕沒 有好好唸書的人。他們變成了社會的邊緣人物,不受到社會上任何的尊重,當然他們會自暴自棄,那問題又來了,到底為什麼他們自暴自棄?我們又說家長教育不夠 好、學校的品德教育不夠好。其實對我來講非常簡單:他們的功課是不好的。你功課不好,上課就聽不懂,上課聽不懂的話,他最後發洩的辦法其實就是去做不好事 情,這個是很正常的不是很正常,而是說很普通(會這樣子發展?)一定會的!

馬雨沛:那回歸到剛剛老師講的這個學童,功課不好這一塊,應該怎麼樣去補救?

李家同:我們應該幫助他們。從小就要不能讓他們功課太差。

馬雨沛:所以現在在正規教育之外,是不是要有更多的補救教學要加進來嗎?幫助這些小孩?

李家同:絕對需要。我們這樣講,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就是他在小學三年級,是不是連加法都搞不清楚了?最基本的什麼一公斤等於多少公克這些東 西他都搞不清楚的話,那將來就不得了了。英文是最嚴重的,所以我的看法就是我們整個政府,應該對於小朋友的程度,幾乎每一個都要有非常好的觀念。啊!這個 小朋友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國民,他到了幾年級,他那些東西會算沒有?

我又要講,我們也不要訂的太高,我們就訂個比較簡單一點,比方說到了小學畢業會做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這一類的東西,都要把他訂出來。每一個階層把他訂出來 後,我們希望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都到達了。這個樣子的話,我相信每一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,他是聽得懂老師講什麼的,大概他要變壞的可能性是大為降低。

馬雨沛:所以在國民教育的階段,其實就應該要做到像老師的概念是「一個都不能少」,應該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孩都可以跟上今天要教的基本能力,今天要教的基本程度都達到。

李家同:我昨天在南投一個部落,應該叫「羅那」的一個部落,我去給很多的小朋友不是獎狀,而是一個證明,證明比方說他會背一百二十個生字、會做現在式和現在進行式,就拿到我們的一個證明。十一位小朋友只有一位沒有拿到,不過聽說他在兩個月之內他又可以拿到。

這就是說我們不是給那個最好的學生第一名、第二名,給他獎狀。而是說他只要到達標準,我們就給他一個證明,使他感覺到心情很好。我們最怕的一件事情,恐怕就是我們的教育產生了相當多的「心情不好的學生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li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